感觉中国人月薪过万很普遍了?放下手机,远离互联网

中财网   2023-07-11 15:00:34

这种感觉,肯定是从互联网上获得的。互联网有一个流量与收益的飞轮机制,通俗点说就是曝光量越大的账号越容易被人看到,而越容易被人看到的账号就越容易将自己的流量变现,越容易将自己流量变现的账号收益也就越高。这个循环不断下去,你就会看到这些人的收入正在变得越来越高。

除了知乎这种真的是抠不出多少钱的平台,大多数的互联网平台都有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。在这里,先不用说那些知名的账号,就说一说普通人吧。无论是在B站、抖音还是头条、西瓜之类的地方,你看一些增长比较快的素人账号,都能感受到随着粉丝量和播放量的增长,账号主人本身的变化。这些账号的主人往往一开始生活都与普通人无异,但随着账号粉丝的增多,就开始慢慢地换租更大的房子,然后买房买车,过上比较好的生活。


(资料图)

当然,不同的平台、不同的领域的收入是有差别的,但是大体上在B站这种地方,一个二三十万粉的博主,能保持一周左右一更的频率,即便每个视频播放量只有几万,但一年收入几万块钱是问题不大的。即使其本职收入较低,但加上这些收入,平均月入过万的难度也不大。如果再有广告,这个数字只会更高。

而你在互联网平台看的时候,平台优先给你推送的都是大博主的热门内容。这些人本身就就是互联网流量红利的享受者,收入较高也是非常正常的。而且,他们给你展示的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,你看多了自然也会觉得月收入过万不是什么难事。

除了这个原因之外,互联网平台也是一个学历话语权较重的地方。虽然,如今很多人都在说一些没什么学历的草根挣得比博士、教授都多,但这其实都是个例。之前腾讯就发布过一个网红的学历统计,大致情况是在国内各互联网平台的头部账号中,具有博士学历的个人博主可以占到约20%左右的比例,而现实中博士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还不到1‰,同时约95%以上的头部账号博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,而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博主,比例则极低。

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,是因为收入与学历有较高的相关性,所以在互联网平台上,头部账号的博主即便不算互联网带来的副业收入,其本职收入往往也不会低。拿博士来说,正常情况下,博士的收入再怎么低,正常工资加点副业,平均月入上万也还是可以达到的。而即便是一些本科生、硕士生,进入热门行业的企业,毕业即拿到上万的收入也不难。

而在这个的基础上,很多高学历的博主还总是有意无意地拿自己与其他人对比。这一点其他平台可能好点,但知乎上尤为明显。在这里,一个普通的工科硕士拿十几万的年薪,会说这是白菜价。而一些热门行业的本科生,甚至敢说三四十万的年薪就是白菜价。在这里久了,你可能是真的会感觉月入过万不叫事的。

虽然互联网看似抹平了地域,但人总要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。在地域的分布上,互联网上的头部账号也呈现出高度集中性。还是以B站为例,这是UP主LKS对200多位百大UP主的手工统计:

在这231个百大UP主中,仅上海就占到了近1/3,而比上海人口还要多的甘肃,却一个都没有。北上广深几个一线城市加起来,就已经占了全部人数的一半。

相比于其他地方,一线城市的收入本来就比较高,即便是一些基础性的服务行业,一线城市的薪酬也能高出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一两倍。而只要稍微有点学历,且打算留在一线城市,那月入过万还真就是个温饱线。因为在这里,仅仅是每月最基本的租房、吃饭和交通三大项,就已经要花掉四五千。如果是税前月入1万的话,即便没有其他支出,每个月能攒下的钱可能也就一两千。

所以,对于一线以及在一些二线城市生活的外地人来说,觉得月入过万很正常,倒也不奇怪。收入上不去的,早就走了——在平均房价五六万的一线城市,你月入1万,不吃不喝一年也就能买两平米的房子,留着有什么意义?

另外,多说一句,很多一线城市的服务人员虽然收入不高,但其实并不少攒钱。因为一些服务行业还是包吃包住的——可能吃住的质量都不高,但也能变相省下几千块钱。

在真实的世界中,其实不用说中国人月薪过万是否普遍了,即便是在人均GDP高出中国几倍的欧洲发达国家,其税前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也就是1万出头,有些国家甚至都还到不了1万。在中国,你只要脱离互联网,走出门随便看一看,问一问小区门口的保安、楼上楼下跑动的快递员、给你送外卖的外卖小哥、超市的收银员、餐厅服务员……也就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月入上万了。

想要摆脱互联网带来的焦虑,最好的办法也还是放下手机,多关注现实中的人和生活。或者,你能理解到底为什么互联网上看到的人收入都那么高,然后再去看到别人说月入过万的时候,也就能有一个客观点的评价了。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